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《关于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》(第57号)的答复
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,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之一。建设生态文明,是关系人民福祉、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。同时需要积极探索有效平台载体,改进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向社会基层农村等社会末梢延伸。全体社会公民生态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,全社会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,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生态文明建设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。在落实主流社会群体生态文明意识同时,这项工作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也同样需要得到普及。提升社会的共同认识,使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、推动者,我们需要共同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,同时向您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。
一、生态环境领域工作要求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2024年要切实抓好全国、省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落实,从维护国家“五大安全”的战略高度,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在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上协同发力,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,为实施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更大贡献,确保美丽葫芦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成效。
二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,加大宣传力度
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。强化“三线一单”分区管控制度的严肃性和硬约束,坚决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谋划、审批项目,严把项目审批关,坚决杜绝不符合生态发展的法律法规、国家绿色产业政策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、生态功能区规划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落地。同时通过媒体、社区、学校等多种渠道,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使公众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。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环保知识和典型案例,使公众了解到环境保护对经济、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。此外,还可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,让公众亲身体验环保行动带来的好处,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。
三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
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保持力度、延伸深度、拓展广度,深入推进实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各专项行动。
(一)打好蓝天保卫战。开展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,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行动。大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,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排放权交易。开展“无异味企业、无异味园区”创建,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,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整治和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,开展二氧化硫整治专项行动,帮扶社会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(二)打好碧水保卫战。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,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和整治工作。开展入海排污口监管及近岸海域水质提升工作。深化渤海综合治理,加强陆海统筹,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水质改善,提升全市近岸海域水质。开展美丽海湾建设行动。精准实施“一湾一策”,实施美丽海湾综合治理,加强亲海空间环境整治,提升海水浴场环境质量,为公众亲海提供服务。
(三)打好净土保卫战。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。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工作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污染隐患排查“回头看”专项行动。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的工作。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动,严格落实用途变更为“一住两公”的建设用地地块在供地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确保人居环境安全。
四、坚持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风险,巩固生态环境成果
(一)提高政策法规的执行力,严格生态环境执法。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环保法规,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。同时,各级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,确保企业履行环保责任。此外,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,鼓励企业开展环保行动,推动绿色产业发展。把群众信访举报、在线监测、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执法发现问题作为重要的执法线索,以群众满意为标准,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。
(二)加强社会教育引导,维护生态环境安全。社会、学校应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,同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。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,提高公众的环保素养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、研讨会等形式,邀请专家学者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,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。提高企业环境风险主体责任意识,及时更新企业环境应急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台账,做到企业动态清零。
(三)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,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。对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倒排工期,明确各部门相关工作职责,工作清单化。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整改标准,确保生态环境整治经得起推敲,坚决杜绝敷衍整改、表面整改现象。对已完成生态环境整改的问题,建立长效机制,避免问题反弹。使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让群众满意,让生态文明意识建设更加深入民心。
下一步,为更好地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建设落实,提出如下保障措施: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活动。以六五环境日、低碳日、生物多样性日为契机,开展生态环境进社区、进乡镇、进学校、进企业活动,推进绿色创建,营造良好氛围。二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。坚持依法行政,建设权责明确、行为规范、公平公正、监督有力的法治机关。推广审批全流程公开,让审批更透明、更公开、更便利。三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各项任务序时推进,让我们共同为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参与其中,为之发展而努力。